您的透析通路(自体动静脉瘘、人工血管、中心静脉导管)是维持您血液透析的“生命线”,它能够帮助您高效的将血液运输出去,在透析机上进行毒素的清除,再将干净的血液送回来,延长我们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好好的通路为什么会流量不足?主要元凶有以下几位:
① 元凶一:血管内膜增生
我们人体有个非常神奇的功能,自我修复,比如我们手,长期摩擦损害刺激皮肤,你的身体就会觉得:“咦?奇怪,怎么这儿这么容易受伤,那就再修厚一点吧,这样就能好好保护自己了。”你的身体都这么爱你,所以各位肾友们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呀,这样手就会形成老茧,又厚又硬,那我们血管内膜增生也是这种类似情况,我们的造瘘改变原有的血流方向、加快了血液流速、这种“异常”会刺激我们的血管壁,造成血管的损伤,血管越来越厚,血流自然就不通畅了。这种好发位置就在我们的吻合口;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造成我们血管损伤,就是我们透析时进行的穿刺,我们的穿刺点会让血管越来越厚,让血管狭窄。
② 元凶二:血栓形成
当我们血管内膜增生发生时,血流速度就会减慢,我们的血液就更容易凝固,形成血块(血栓),从而完全堵死血管,血流过不去,就会形成堆积,所以我们的肾友们经常手上会有一个、甚至多个的小鼓包。
还有长期血压偏低,可能导致血流过缓,也会有形成血栓的风险。所以,大家要像关注高血压一样,把低血压也记在心上,勤测血压,发现问题及时找医生。
③ 元凶三:中心静脉狭窄
我们全身的血液流向最终都是会回到心脏,心脏附近这些粗大的血管我们统称为中心静脉(比如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这些大血管变窄了,我们整个通路系统的血流都会受阻,想想我们心脏回血少了,是不是挺可怕的。
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我们置入了透析导管,且导管尖就离心脏很近,一根异物在不断刺激血管,就会造成血管的狭窄。
当我们的“生命线”出现了狭窄,闭塞等问题,造成血流量降低,影响到我们透析时应该怎么办呢?部分肾友豪横的说:那就重新造个瘘呗 。
重新造瘘是最后没办法的办法,人体的血管就这么多,是不可再生的,重新造瘘相当于你放弃了一部分血管,下次出问题又怎么办呢?再造?直到“无血管可用”的绝境!那应该怎么办呢?可恶,不要小看我们医生和你们的羁绊啊!
我们可以进行PTA手术(球囊扩张手术)来进行维修“生命线”步骤如下:
① 微创入路:在您皮肤开一个非常小的口子,大约2毫米;
② 精准导航:我们通过超声将一根比头发丝略粗一点的导丝穿过血管,建立一个轨道,为后续球囊精准到达狭窄处做准备;
③ 球囊输送:将一个未充气,纤细的高压球囊沿着导丝精准的送到血管狭窄的位置(球囊在未“充气”之前,是很小的,可以很轻易的在血管内移动);
④ 球囊扩张:达到指定位置后,通过一个专用的压力泵,向球囊注入生理盐水,球囊就会膨胀开,把内膜增生的斑块撕裂、挤压,将整个血管壁适度扩张,这个过程重塑了血管,恢复了血管正常直径,血流也就变得更加通常了;
⑤ 撤离按压:最后再把球囊撤气撤出,撤出导丝,术后穿刺点按压止血即可。
您手臂上能用于建立透析通路的血管是有限的。PTA手术的终极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延长现有通路的使用寿命。每一次成功的PTA,都意味着您避免了消耗一段新的血管,也避免了在等待新瘘成熟期间留置临时透析导管的痛苦和风险(如感染、中心静脉狭窄)。通过我们PTA球囊扩张术不仅开通了您的血管,还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宝贵的血管资源!
那我们术后要注意什么呢?
①1周内避免穿刺侧手臂提重物
②每天触摸瘘管震颤,发现减弱立即就医
③定期复查:PTA并非一劳永逸,通路可能会再次狭窄。定期随访(如每月测流量,每3-6个月做超声)至关重要,便于我们再次“早期维修”。
最后!给肾友们的贴心建议:
早发现早干预:如果透析时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告诉医生:
①穿刺困难、血流量<200ml/min
②手臂持续肿胀或疼痛
③听诊杂音明显减弱
④内瘘震颤减弱或消失:手摸在瘘口,感觉不到那种熟悉的“沙沙”感了。
日常保护瘘管:避免压迫(睡觉勿压、不戴紧手镯)、控制血压、血糖,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