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检验科频频检出一种寄生虫,让我不禁对打“光脚板儿”的大家有所担忧。而这种频频出现的寄生虫就是——钩虫。
首先带大家认识一下钩虫。钩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它只有1cm左右长,似绣花针大小,寄生于人的十二指肠及小肠里。每条钩虫一天就可产卵上万个,这些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可孵出幼虫。
钩虫是如何感染我们的呢?
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 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钩虫卵及钩蚴在外界的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因而感染季节各地也有所不同。四川省则以每年4~9月为感染季节,5~7月为流行高峰。一般在雨后初晴、或久晴初雨之后种植红薯、玉米、桑、烟、棉、甘蔗和咖啡等旱地作物时,如果施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底肥,种植时手、足又有较多的机会直接接触土壤中的钩蚴,则极易受到感染。在矿井下的特殊环境,由于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不畅、阳光不能射入以及卫生条件差等原因,亦有利于钩虫的传播。
钩虫会引起哪些症状呢?
1、幼虫致病
1)钩蚴性皮炎:感染期蚴钻入皮肤后,数十分钟内患者局部皮肤即可有针刺、烧灼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液出。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此过程俗称为“粪毒”。皮炎部位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足趾、手指间等皮肤较薄处,也可见于手、足的背部。
2)呼吸道症状:钩蚴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性病变。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重者可表现持续性干咳和哮喘。若一次性大量感染钩蚴,则有引起暴发性钩虫性哮喘的可能。
2、成虫致病
1)消化道病变及症状:成虫以钩齿或板齿咬附于小肠黏膜,致点状出血及小溃疡,有时可出现大块出血性淤斑,病变可累及黏膜下层。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及隐痛,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等症状,食欲多明显增加,但体重逐渐减轻,体力降低。严重感染时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出血,有时被误诊为消化道溃疡,急性和慢性肠炎等。钩虫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以柏油样便、血便为主。
2)贫血:钩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由于成虫的吸血活动,使宿主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损耗而导致贫血。
3)异嗜症某些钩虫病患者喜食生米、生豆、瓦块、泥土、破布、煤渣、纸片等,称为异嗜症。其原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铁损耗有关。多数患者服用铁剂后,症状可消失。
4)婴幼儿钩虫病多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患儿表现为急性便血性腹泻,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面色苍白,消化功能紊乱,发热,精神萎靡,肺偶可闻及啰音,心尖区有明显收缩期杂音,肝脾大。
相信读到这里,大家对钩虫都有所了解,也应该懂作者的担忧了。那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钩虫感染呢?
根据钩虫病传播和流行的特点,预防钩虫病,重点就是加强个人防护,注意环境卫生,减少直接接触土壤中钩虫幼虫的机会。农民朋友尽量减少使用未处理的人粪,劳作时做好手脚防护。划重点:爱打“光脚板儿”的,一定要把鞋穿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