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妇科医生。在我的门诊中,几乎每天都会被问到关于HPV疫苗的问题:“医生,我该不该打?”“超过26岁了还有效吗?”“打完就高枕无忧了吗?”
今天,我就化身大家的“线上医生”,把这些问题的答案一次说清楚,带你详细了解HPV疫苗。
第一问:HPV到底是什么?是“性病”吗?
简单说: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个庞大的病毒家族,有200多种型号。 它就像病毒界的“大家族”,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高危型:其中大约有14种HPV属于“高危型”,它们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99%以上的宫颈癌都与它们有关)。此外,还能引起肛门癌、阴道癌、口咽癌等。
低危型:另外一些是“低危型”,它们不致癌,但会引起皮肤疣(最常见的是尖锐湿疣)。
HPV感染非常普遍,有性生活的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高达80%-90%!所以,把它简单理解为“性病”是片面且不准确的。它更像是一场“感冒”,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免疫系统可以在1-2年内将它清除,只有持续感染高危型HPV,才可能发展为癌前病变乃至宫颈癌。
第二问:HPV疫苗是“防癌针”吗?
是的,完全可以这么理解!
HPV疫苗的终极目标,就是预防由HPV感染引起的癌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宫颈癌。它通过模拟病毒的“外壳”,让我们身体提前产生“护卫队”(抗体),等真正的病毒来袭时,就能迅速识别并将其消灭,从而保护我们。
第三问:二价、四价、九价,我该怎么选?
这可能是大家最纠结的问题了。我把它们比作“手机套餐”,帮你一秒看懂:
二价:“基础防癌套餐”。专门针对两种最高危的HPV病毒(16、18型),能预防84.5% 的宫颈癌,性价比最高。
四价:“防癌+防疣套餐”。在二价基础上,增加了两种导致尖锐湿疣的低危病毒(6、11型)。防癌效果同二价,额外预防约90%的尖锐湿疣。
九价: “至尊全面套餐”。覆盖了7种高危型HPV(16、18、31、33、45、52、58)和2种低危型HPV(6、11),能预防约92% 的宫颈癌,以及绝大部分尖锐湿疣和相关癌前病变。
医生的建议是:
“有什么打什么,尽早打!” 不要为了等九价而错过最佳接种时间。二价和四价已经能预防绝大多数宫颈癌了,保护效果非常坚实。九价是“锦上添花”,但绝非“雪中送炭”的唯一选择。
第四问:我超过26岁了,还能打吗?
当然能!
以前疫苗紧缺,所以有年龄限制。但现在早已更新:只要你是9-45岁的女性,都可以并且应该接种HPV疫苗。
对于已婚已育的女性,你可能已经接触过某几种HPV,但疫苗仍然可以保护你免受其他未感染过的HPV型号的侵袭。所以,保护依然很有价值。
第五问,我已经被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还能打吗?
能!
相关证据显示,既往宫颈癌前病变的女性,治疗后可能再次发生HPV感染,或感染持续存在,或疾病复发。
目前相关研究已表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切除性治疗后尽早接种HPV疫苗可以降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率。
因此,指南推荐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成立后或已完成切除性治疗后尽早接种HPV疫苗。
第六问:接种疫苗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绝对不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请把HPV疫苗想象成给你穿上了一件“高级防弹衣”,但定期宫颈癌筛查(TCT和HPV检测) 就像是“定期检查身体和周围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疫苗是“一级预防”:在感染发生前建立防线。
筛查是“二级预防”:即使防线有疏漏,也能通过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记住我的叮嘱:打了疫苗,也要坚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
第七问: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HPV疫苗?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止接种HPV疫苗,注射后有超敏反应症状者,不应再次接种。对于以下人群,需慎用 HPV 疫苗:
1.有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可成为肌内注射禁忌证的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接种;
2.急性疾病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接种疫苗可能会加重症状,建议在痊愈后接种;
3.因部分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经期不适,建议非经期接种。
第八问:接种安全吗?有什么副作用?
HPV疫苗在全球已接种数亿剂,其安全性得到了广泛验证。
常见的副作用和大多数疫苗一样,主要是:接种部位红肿、疼痛,轻微头痛、乏力,短暂发热。
这些反应通常很轻微,几天内就会自行消失。严重的过敏反应极其罕见。
最后总结一下:
1. 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防癌针”。
2. 尽早接种,价比高。 二价、四价、九价都能提供核心保护。
3. 9-45岁女性建议接种。
4. 接种后,建议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希望这篇文章能解答您心中的疑惑。作为医生,我的最大心愿就是看到每一位女性都能主动、科学地保护自己,远离宫颈癌的威胁。健康,是我们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